2018年品牌價值評價在滬發布涵蓋20余行業718品牌
分類:
行業新聞
作者:
來源:
發布時間:
2018-05-17
訪問量:
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上海5月9日訊(記者 劉瀟瀟) 品牌是企業的財富,是全社會的財富,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,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。講好中國品牌故事,提高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,是企業長青的基石。
5月9日,“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”在上海舉行。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/攝
在5月10日第二個“中國品牌日”來臨之際,5月9日,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,經濟日報社、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、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主辦,《中國品牌》雜志社、中國經濟網承辦的“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”在上海舉行。會上從企業品牌、產品品牌、區域品牌和自主創新品牌四大方面發布了多行業、領域的前50排行榜,涵蓋企業1346家,品牌數量718個。
以品牌引領高質量發展
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皇冠上的明珠,品牌已經成為現代產業競爭的制高點。目前,世界經濟強國都把品牌建設上升到戰略層面,占領品牌制高點,品牌的力量不斷彰顯。據統計,全球20%的強勢品牌占據了80%的市場份額,擁有知名品牌的多少不僅代表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,更反映出一個民族在改革開放發展中的精神風貌。
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。2014年5月10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“三個轉變”的重要指示,要求“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,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,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”。李克強總理強調“弘揚工匠精神,勇攀質量高峰,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”。2017年,國務院將5月10日設立為“中國品牌日”, 9月5日,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了《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》,將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作為主要的目標之一,明確要求著力打造中國品牌,將品牌建設上升到戰略高度來抓。
“當前,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。無論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,都需要高品質、優品牌的支撐,都需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,加強品牌建設,都需要充分發揮品牌的引領作用。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陳鋼在會上指出,要堅定不移地走以質量打造品牌、以品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道路,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增強經濟質量優勢。
“當前,我國品牌建設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期,既有機遇,更有挑戰。”經濟日報副總編輯丁士在致辭中指出,中國制造亟待企業家精神的投入,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、打造高質量高知名度的中國品牌作為主攻方向。
推動品牌價值評價創新發展
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,一個國家能否從全球化中獲益,取決于其是否參與及以何種方式加入全球價值鏈體系。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,少數發達國家長期占據中高端環節,而多數發展中國家處于中低端環節,品牌價值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” 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、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指出,一直以來,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品牌標準的制定,當前亟待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。
據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會長耿虹介紹,近年來,我國品牌價值評價技術研究、國家標準體系制定、信息發布機制建設、評價標準國際協調等工作取得重大進展,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、標準、政策和實踐成果。
劉平均介紹,遵循“名牌要在市場競爭中產生,名牌最終要被消費者認可”的基本準則,2013以來,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已連續開展了5次公益性品牌價值評價發布工作。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,我國逐步形成了“科學、公正、公開、公認”的品牌評價發布機制。
“目前,已有22個品牌評價相關的國家標準頒布實施,建立了中國品牌分類評價發布體系,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。”劉平均表示,今年中國將首次發布“中國品牌百強榜”,并在品牌建設工作中開展支持“三農”發展的舉措,體現了中國特色品牌價值評價機制的創新。
發布718品牌 涵蓋20余行業
從2013年第一次進行制造業品牌評價發布,到2018年的覆蓋一、二、三產業的全面發布,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發布已連續舉辦五年。據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,今年參加評價的企業數量達到了1346家,發布品牌數量達718個;發布分為企業品牌、產品品牌、區域品牌和自主創新品牌四大環節,并且分20余個行業、分領域發布,特別在能源化工、紡織服裝、輕工等重點領域將首次發布前50排行榜。
相關新聞